医疗器械标识应当与医疗器械识别要求相一致。解释:即对于相同特征的医疗器械,标识的性应当指向单个规格型号产品;对于采用序列号生产控制的医疗器械,标识的性应当指向单个产品;而对于按照批次生产控制的产品,标识的性指向同批次产品。此外对于标识还要求即使该产品停止销售了,该产品的标识也不能不得用于其他医疗器械。但如若重新销售、使用时,可使用原产品标识。:医疗器械标识应当与产品基本特征相关,若产品的基本特征未变化,产品标识应当保持不变。解释:在产品没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UDI不能随便更改,不能由着心情,这样编制一个,明天来了个新leader看着不顺眼再换一个。因为后期UDI是要求产品注册时一并提供到NMPA。这里猜想,后续产品延续注册。:医疗器械标识应当与监管要求和实际应用不断发展相适应。解释:这是对UDI编制标准制定者提出的要求,要求标准的制定要考到远期变化。3*标识数据载体医疗器械标识数据载体是存储和(或)传输医疗器械标识的数据媒介。要求如下:01载体可采用一维码、二维码或者射频标签等形式。鼓励采用先进的数据载体技术。解释:目前仍以一维码为主。02采用一维码时。 UDI必须在由FDA认可的发证机构运营的系统下发行。辽宁产品UDI
厂商识别码由7-10位数字组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厂商识别码的**位为前缀码,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已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前缀为690-699。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识别码所有人(即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依据有关国家标准自行分配。即企业依据相关要求及产品种类,对产品编制代码,一般是按规格/型号来编制。校验码由标准算法得出 包装标识符, 对于 GTIN-14代码的第1位数字为包装指示符,用于指示储运包装商品的不同包装级别,取值范围为1~9。但之前小编操作过国内UDI, ***位都是固定的 0,条码中心只要求企业编辑商品项目代码备案。PI生产标识,为选择项,由企业根据医疗器械使用风险和监管追溯要求来确定其中的内容。
2020年9月30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批实施医疗器械***标识工作的公告》发布,决定将***批实施UDI的时间由2020年10月1日调整至2021年1月1日,将耳内假体、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假体、植入式药物输注设备5种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纳入***批实施***标识的品种范围,涉及品种增加到9大类69个品种,无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今年1月1日,***批医疗器械UDI实施工作正式开展。根据2017年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分类目录》),结合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监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进行统计,***批实施UDI的69个品种占《分类目录》中全部品种的6%,占全部第三类医疗器械品种的。而根据《公告》,第二批实施UDI的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约占《分类目录》中全部品种的30%。从数据上看,第二批实施UDI的产品种类进一步扩大。
目前旗下的UDI服务平台,获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GS1)的认可。是一站式的UDI申报平台,主要为医械企业提供UDI实施方案,全国各地都可以服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39号)第八章附则中医疗器械定义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GS1码制全球通用,医院入库,追溯均可。
制造商有责任遵守所有UDI相关要求。这包括在EUDAMED数据库中分配UDI(和基本UDI-DI),UDI(和基本UDI-DI)注册以及将UDI载体放置在设备标签或其包装上,或者以防万一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在设备本身(直接标记)。系统和程序包应按照MDR第29(2)条的规定进行UDI注册。系统或程序包的生产者-不是定制设备-应分配给系统或程序包,基本UDI-DI,并将其与其他相关核心数据元素一起提供给EUDAMED数据库,如列出的在MDCG文件中。时间表UDI指配的义务自两个新法规的适用之日起生效,即2020年5月26日医疗器械和2022年5月26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在EUDAMED数据库中提交UDI数据的义务从2021年11月26日起强制适用于医疗器械,2023年11月26日适用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前提是EUDAMED中的器械注册功能完全正常)。但是,制造商能够自愿遵守从2020年5月26日起医疗器械的注册义务和2022年5月26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注册义务。 鼓励注册人应用医疗器械唯1一标识建立医疗器械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对其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全程可追溯。辽宁UDI设备
贴标主体通常为制造商(通常)、合同制造商、自有品牌经销商、成套器械装配商。辽宁产品UDI
医疗器械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或一物多码现象,严重影响重要器械的准确识别,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如何有效监管医疗器械,监测不良事件,在发生不良事件时迅速召回问题产品,有效追溯事故源头并追责?监管机构从被动变为主动过去,监管机构在报告不良事件时是被动的。是否报告不良事件和报告内容取决于医疗器械制造商或相关医疗机构。为了核实报告中的信息,监管机构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但通过建立UDI数据库,监管机构在了解不良事件后,可以根据UDI代码快速了解所涉及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提出后续工作的要求辽宁产品UDI